什么是好内容?一场可能无解,但无法逃避的讨论
最近几年,有一个被用烂了的词:好内容。
人人渴望生产好内容,平台砸重金想要拥抱好内容。但什么是好内容,或者说,什么是优质在线内容,却是一道无解的谜题。
几天前,知名新媒体人魏武挥发文《什么叫好内容,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…》,围绕图文内容,表达了一种看法:好内容是将合适的内容匹配给对应的、有需求的人。
也就是所谓的“千人千面”。魏武挥认为,在此基础上,机器不仅可以分发“好内容”,还可以围绕特定的需求,进行好内容的生产与再分配。
但也有人质疑。首先内容或有高低,但真的有好坏一说吗,或者说,内容应该有好坏之分吗。千人千面的匹配,可以跟好内容划等号吗?机器生产分配内容,与人生产内容,应该分开对待吗?
借此机会,我们邀请到吴蔚、何瑫、三表、鼠老大、杨瑨、林兴城、易岚、rocco、王子中等新媒体同行,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一次讨论。他们之中,有传统媒体出身的资深媒体人,有新媒体大号的主编,也有刷屏爆文的作者……
你也许会说,他们无法覆盖所有的角度,是的,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才叫“所有的角度”。但我们希望可以提出这个问题,发起一次可能无解、无用但我们都无法逃避的讨论,与路过的各位共同思考内容生产的方式、影响以及取舍。
为了使讨论更具体,我们向他们丢出了以下4个问题:
1. 内容有好坏这一说吗?你认为什么样的内容是好内容?
2. 如果以你对好内容的标准,会怎么给以下几个要素排序?说明理由。
a发布时效性,b文采与文字功底,c情感上的打动,d信息增量获取,e实际传播效果,f 其他
3. 如果以你对好内容的标准,会怎么给以下几篇文章排序?给出理由。
a《疫苗之王》b《谢谢你爱我》c《腾讯没有梦想》d《太平洋大逃杀》e《致贱人:我凭什么帮你》f《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,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……》(下简称《锦鲤》)
4. 你认为机器(AI)可以产出好内容吗?机器(AI)产出的内容,和人产出的内容,应该分开对待吗?
“我接受方便面,不意味方便面是好食物”
吴蔚,“美丽阅读”创始人
1. 我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、绝对的“好内容”。你的蜜糖,我的砒霜。
魏老师的文章,谈的是用户“接受的”内容。如果站在用户角度。用户遇到“好”内容,会接受;但会接受的内容并不必然是用户的“好”内容。我接受方便面,但不意味着方便面是好食物。
但站在创业者角度,用户接受的内容,确实就是好内容,因为这是产品链、商业模式链的第一环。
2. f 真实—d信息增量获取—c情感上的打动—b文采与文字功底—a发布时效性—e实际传播效果。
3. a《疫苗之王》—d《太平洋大逃杀》—c《腾讯没有梦想》,后面可以不排了吗?
4. 我认为AI是否可以产出好内容不太重要。AI可以产出匹配率越来越高的内容,AI可以产出用户接受度越来越高的内容。为什么非要跟“好”内容较劲呢?
以前大家关心AI是否能下赢围棋职业九段。现在这个问题没有悬念了。就有人还钻牛角尖,问AI是否能找到最佳的围棋对局?这样问没问题,可是有解题能力的人,谁愿意去解这个题呢?
“我们可能要把好坏的分界线定的低一点”
三表,三表龙门阵
1. 可以有,但我们可能要把好坏的分界线定的低一点,譬如:逻辑是否通畅、人物形象是否饱满、词能否达意等基础层面。先把“坏”的剔出去,再讨论“好”的。而在“好”的类别里,又会陷入“文无第一”的窘境和经验主义论中,它的判断标准更关乎个人喜好、阅历、认知。
2. 我个人判断好内容的标准:有被征服感,自叹弗如;有获得感,弥补认知缺陷;有启发性,能够指导实践。
3. 只能选d《太平洋大逃杀》。因为d有一定的独创性,其他是“二传手”、“剪报老人”、“口水爽文”。
4. 别神经病了。你们可别讨论AI和内容的关联了,这只会暴露人类的无知,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。
“我认为情感绝对不是内容好坏的评判因素”
杨瑨,钛媒体内容合伙人
1. 第一个问题毫无疑问。
2. 第二个问题:d信息增量获取—a发布时效性—b文采与文字功底—e实际传播效果。
我认为情感因素绝对不是内容好坏的评判因素,应该删去。因为我是做新闻的,和我的出发点有关哈。情感因素不出现在内容里是一个基本职责要求。
3. 第三个问题其实有两篇我并没有看过,认为属好内容的:《疫苗之王》《太平洋大逃杀》《腾讯没有梦想》。
“内容是否好,我更愿意说内容是否有用”
林兴城,科技每日推送首席内容打杂
1. 原创号的内容也有很烂的,营销号的内容再差都有人看,我更愿意表述成内容是否有用:好的内容势必是对用户,对某一群体,对行业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有用的价值。
2. d信息增量获取—b文采与文字功底—c情感上的打动—e实际传播效果—a发布时效性。
这个社会是信息不对称的,内容能打破边界去传递,我认为是最重要的。现在就算搬几年前发布的稍有亮点的科技产品做内容,依旧会有一大堆用户觉得哇好赞居然还有这种东西,如果这个过程加上体量稍大的媒体带节奏,又会有人跟风写,很现实。
3.选《疫苗之王》,其他不入围,内容产生有用的社会价值,比什么乱七八糟的锦鲤强太多了,毕竟我也是一名奶爸。
4. 倒是挺期待AI能产出好内容,微软小冰都能写诗了。还是那个观点,有用的内容,不需要我们去区别对待。
“文章质量很多时候和传播效应成反比”
何瑫,《智族GQ》报道总监
1. 有好坏之分。诚实、理性、提供认知增量与信息增量的内容,是好内容。
2. d信息增量获取—c情感上的打动—b文采与文字功底—a发布时效性—e实际传播效果。
最近有种感觉越来越强烈,文章质量很多时候和传播效应成反比。太多内容从开始生产的第一秒起就直奔流量而去,作者丧失了基本的真诚。
3. 排序如下:
c《腾讯没有梦想》,a《疫苗之王》,d《太平洋大逃杀》(排名不分先后);
b《谢谢你爱我》;
e《致贱人:我凭什么帮你》f《锦鲤》。
cad 作者视野、耐心、技巧兼具,且为一手原创,是好内容。b是二手资料汇编而成。ef写作出发点是利用人性的弱点,煽动情绪赚取流量,很“聪明”,但也很坏。
4. 站在现在来看,不能。以后能不能,很难预料。
“好内容是目标用户可以顺利阅读完的内容”
鼠老大,公号“韩国社”创始人
1. 有好坏一说。好内容就是,内容的目标用户在可以顺利阅读完的内容。
2. b文采与文字功底—a发布时效性—e实际传播效果—d信息增量获取—c情感上的打动。
3. 除了《谢谢你爱我》,别的都没看到,或看一半关了,可能我不是他们目标客群,《谢谢你爱我》我认为阅读体验很好,我一次就看到底,顺便也打动人。
4. 我认为ai可以,只要达到效果就可以了,没必要区别对待。
“我比较看重内容生产和信息传递的效率”
王子中,虎嗅作者运营主管
1. 觉得内容“好”或是“坏”的判断过于主观了,要讨论这个问题,先要明确定义“好”的标准,再定义什么“内容”,然后再划分出特定的“读者群体”,然后再讲清楚创作内容的“动机”和“目的”,再说下付出的“代价”和“成本”,还有最最重要的“观看内容的设备或载体”和“内容分发的方式和渠道”……这样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。
比如,早上我可能觉得美国中期选举的分析是好内容,但中午和我一起吃饭的朋友聊起来,她完全不关心,对她就不是好内容。
2. d信息增量获取— a发布时效性—b文采与文字功底—e实际传播效果—c情感上的打动。
比较看重内容生产和信息传递的效率问题,我欣赏的是,从选题到事实转述,从观点到判断和推演预测,最终能够为读者对某事或所处环境和行业的决策,提供强有力的参考和影响的内容。
3. d《太平洋大逃杀》—a《疫苗之王》—c《腾讯没有梦想》—b《谢谢你爱我》—e《致贱人:我凭什么帮你》—f《锦鲤》
4.机器(AI)当然可以产出好内容,现在已经有很多了,只不过读者看不出来。我觉的读者的需求一直在变化,变得更直接,比如之前可能要从大篇幅的评论分析里获取信息,而今后随着读者基础素质的提升,只需要给到读者一些关键的数据、图标就足够了,而这些恰好是AI的强项。
长期来看,现在的人的手工作坊式的内容产出,会被取代。AI可以从储备的大量数据和关系图谱中,低成本的产出各式各样的内容,想看文字就给你简讯,想看故事直接给你做一个视频就好了,想看评论瞬间抓取各家观点给到你。而且AI的时效性强,人工编辑即使处理最简单的会议速记,也会有延时,就更不用说长篇报道了,而AI可以立即给你。另外,人的主观倾向和处理信息的遗失问题,AI也能避免。
“文采最重要,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冯唐易老了”
易岚,今夜九零后创始人
1. 我一直觉得,好的内容,永远稀缺。好的内容,一定在情感,信息量,观点,趣味性这四个方面,有一点做到了极致。
2. 这几个选项真的好难选哈哈,对每个新媒体人来说都是终极拷问了吧。
坦白来说,我们每篇文章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一定要排的话,我的答案会是,b文采与文字功底—d信息增量获取—c情感上的打动—e实际传播效果—a发布时效性。
文采和文字功底我觉得是最重要的。即使一篇文章的信息量不够大,但能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享受,我觉得就是好的。就像王勃写《滕王阁序》,包括日本的连歌和俳谐,它本身就是一种美。
信息增量和情感共鸣,我觉得重要性不分上下。至于发布时效性和实际传播效果,很少当重点考虑。我经常在11:59踩点发文章,写的时候也都没有想过会成为爆文。我觉得做内容和做人有一点是一样的,就是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。
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冯唐易老了。真的打磨到位了,那不被人看到都难。
3. 首先,这六篇都是很爆的文章,我觉得毋庸置疑,都是好内容。
单纯按照我的阅读喜好而言,a《疫苗之王》d《太平洋大逃杀》c《腾讯没有梦想》是一档,f《锦鲤》b《谢谢你爱我》e《致贱人:我凭什么帮你》是一档,排名分先后。
但是每一个都是有市场的。比如《锦鲤》这篇很娱乐,看完能笑一笑;《致贱人》这篇很炸裂,看完能调动一下荷尔蒙,对生活骂几句,我觉得都是好的。
比如我最喜欢的一篇是《疫苗之王》,但要是市场上的内容都是《疫苗之王》,该多无聊啊。参差多态,百花齐放,才是幸福本源。
4. 可能因为我自己是软件工程出身,所以对技术可能更加敬畏。我听过很多编曲AI写的歌,坦白说,都很好听。我觉得和人写的歌没有区别。
一开始人类觉得,象棋这种智力型运动,电脑肯定干不过人类,然后深蓝就上了一课;然后又觉得机器翻译肯定干不过人工翻译,然后谷歌翻译很快就做到了;然后又觉得,围棋的算法复杂度太高,机器无论如何不可能赢,然后深度学习的阿法狗又出来啪啪打脸了。
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产出好文章,好音乐,甚至好电影,都只是时间问题。艺术这件事情,最后都会归根到技术性的工业生产。如果人类真的要对艺术分类,那我觉得只能理解为人类的自卑作祟了。
“好内容应该在不同深度对用户予以滋养”
rocco,GQ实验室负责人
1. 肯定有好坏一说啊。好的内容应该是在不同的深度对用户予以滋养的。可以让读者看了是!!!(对这世界增加认识的的文章)也可以看了是 哈哈哈哈哈嗝!(有趣好玩的内容、消除疲惫、温柔陪伴)也可以看了是 嗯!(有启迪性、指点迷津的内容)
2. d信息增量获取—c情感上的打动—b文采与文字功底—a发布时效性—e实际传播效果;
但也可能是:e实际传播效果—d信息增量获取—c情感上的打动—b文采与文字功底—a发布时效性
哈哈哈哈,因为我们一般比较少赶热点,赶热点太容易让真相被情绪淹没了。而且我们不擅长。
信息获取增量,这里的信息可能是实用的,也可能是有趣的,也可能是对这个世界、人性、万物灵性的多一层认知,甚至也可能是一种社群归属层面的信息增量。
3. d《太平洋大逃杀》—c《腾讯没有梦想》—a《疫苗之王》—e《致贱人:我凭什么帮你》—b《谢谢你爱我》—f《锦鲤》
就…很显而易见吧…
4. 可以。不用区分对待,读者自然能看出区别。
在判断好内容的要素中,9位接受采访的同行有6位都将信息增量放在首位,排在第二位以“情感打动”和“发布时效性”居多,没有哪两个答案完全相同。
什么是好内容,这大概是一个不太可能达成一致的问题,但价值也在于分歧。
我们也在想,我们的提问是否也带有一些已有立场预设(比如为了回答者理解上的便利,选取的都是爆文)?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,与他们对内容的实践,能保持一致吗?有多少内容创作者能完全认同自己创作的内容?
个人认为,好内容不会只等于匹配,就算好内容等于匹配,受众也不会想永远只看自己喜欢的内容,一成不变的兴趣分发,也会变得无聊从而失去兴趣。刷抖音的朋友可能有这个体会,也会想知道,别人都在看什么吧。
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好内容的线,但也是一条不断被调整的线。
最后一个问题,好内容可以有一个公式吗?
魏武挥在《什么叫好内容,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…》一文中提到,“无论怎样繁复,恐怕好内容在结果上,是可以度量的”,此外还提到一个受众加权的概念。
意思就是,比如这篇推送,我说好,跟马化腾说好,分量显然不一样。
这跟公号的排名很像。一直以来,新榜通过新榜指数对公众号进行排名,新榜指数是一个具体的公式,比如涉及到总阅读数、点赞数、平均阅读数等,除此之外,不同类型的账号又有不同程度的赋权。
公众号没有好坏,但有高低,这种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“优质账号”的一项参考标准。那么好内容呢?
如果好内容可以有公式,那么这个公式可以包含哪些abcdef?计算的结果可以准确到什么程度?哪些环节可以得到加权?假如好内容的答案与实践无法一致,我们可以向自己认同的内容生产靠近吗?
你们怎么看?期待评论区分享。
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。新榜编辑器,多平台一键分发、海量在线图片搜索、大数据帮你了解“什么值得写”、丰富的样式中心,是能让你早点下班的编辑器。
抖音海外版 | ||